学校介绍

红色铸魂 文化修身 体艺赋能

 为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1999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提出教育要“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更是对高中教育特色课程的发展做出具体的要求,支持普通高中办学特色建设,鼓励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工作需要,规划符合本校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进而更好彰显普通高中的办学特色。


 我们也都知道,学校特色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动力。丰富学校特色,是激发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遵义市第二中学以此为准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内涵发展,创建品牌学校,在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加大特色项目建设力度,积极探索教育教学发展新思路。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色。其具体内容概述于后:

  

   遵义市第二中学前身是遵义女子师范学堂,创建于1913年,1925年春,奉省府令,改为“遵义县立女子初级中学”,1939年秋,校名更为“遵义县立中学”。1944年秋,高中部并入新成立的“省立遵义高级中学”(即今遵义四中);初中部更名“遵义县立初级中学”。1952年经上级审批,正式命名“遵义市第二中学”,为完全中学。2014年春,红花岗区人民政府决定将原遵义市第二中学与原遵义市第十三中学合并,2015年8月,剥离初中部并迁红花岗南关镇办学,更名为遵义市第二高级中学。2016年初,按市教育局、市编办对三城区所有学校重新统一命名的要求,遵义市第二高级中学恢复校名为遵义市第二中学。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全体师生的奋力拼搏下,2016年8月成功申办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学校现有学生三千多名,教学班级近七十个。现有专任教师251人,本科以上学历达100%,其中硕士研究生11人。现有高级教师65人,中级教师92人。省级名校长1人,省级名校长工作室1个,省级乡村名师1人,省级乡村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14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35人。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勤工俭学先进单位”“贵州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贵州省高考综合改革样本校”“贵州省科技特色教育示范学校”“贵州省预防艾滋病教育示范学校”“贵州省绿色学校”“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创新示范实验学校”“遵义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遵义市阳光体育示范校”等荣誉称号,是遵义市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试点学校之一。学校还荣获“‘全国第20届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总决赛银牌”“‘中国好教育联盟’年度教研成果奖”“贵州省第六届机器人竞赛一等奖”“遵义市‘第二届中小学生合唱大赛一等奖’”“遵义市普通高中(第三层次)教育教学质量突出奖”“红花岗区教育工作突出贡献集体嘉奖”“红花岗教学质量特别贡献奖”“红花岗教育教学质量一等奖”等奖励。

2016年6月,我校顺利通过省厅评估专家组对我校“申示”的二次评估,8月正式迈入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行列。目前,已新征地90余亩,使校园面积扩大至166亩。现正按民国风格重新布局校园,在新征土地上新建功能教室,办公楼、图书馆、科技楼与体育馆等高标准教学设施。



     进入新时代,学校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不断推动学校教育实现新突破。辛勤耕耘,硕果累累,在区域内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办学特色


遵义市第二中学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办学特色可用十二字来概括表述,即:红色铸魂、文化修身、体艺赋能”

红色铸魂


 遵义市第二中学,地处红色遵义中心城区,是红色文化资源的富集地。我们深知,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史则是最好的营养剂。以红色教育培根铸魂,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必能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用好红色资源,不忘来时路,方能走好赶考路。为此,学校通过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在教育中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家乡爱学校的意识。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三全育人铸红魂——

 为了营造更为浓厚的红色文化学习氛围,学校以“三全育人”的思想为指导,在学校营造全员、全程、全方位红色文化学习环境,在日常学习中,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地根植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从环境建设中去营构成长氛围,从课堂教育中渗透革命文化。

 首先,让红色文化载体遍及校园。从每一间教室的红色文化墙布置、教学楼走廊的伟人画像,到树荫草坪下的名人雕塑;从各学科教学的红色内容渗透,班级的红色故事的宣讲,到师生共同创办的红色文化专题展览,红色精神启迪着每一个一中人;从校园内的“红军长征”“文军长征”“名师风采”“知名校友”“学生创作”展示到“红色之声”校园广播,红色文化以视觉、声觉等多种形式浸润着每一个遵义二中人。


 红色活动蕴精神——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资源。遵义是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利用红色文化开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先天优势。为实现将红色基因植根于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学校开展“传承红色文化”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更好地理解红色文化内涵。学校不定期举行红色文化主题教育,以“缅怀革命英烈,传承红色文化”为主题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各班开一个主题班会,上一节革命传统教育课,利用多媒体观看一场革命故事片,组织自愿者开展一次祭扫或瞻仰活动,进行一次国旗下讲话,开展一次红色故事演讲。其目的是调动全体师生更广泛地认识理解红色文化。

 除常规的红色文化宣讲,学校还非常重视红色文化的内涵的挖掘与应用,鼓励教师以科研形式对红色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截至目前,学校已顺利结题了两个与之相关的市级科研课题。其中田剑波老师主持的《红色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编写了红色文化读本《红色遵义》;袁富碧老师主持的《挖掘地方特色乡土资源,培育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研究——以花茂村乡村振兴为例》也获得一致好评。课题部分成果在学校也得到广泛运用。

 另外,学校还组织学生以旅游研学的形式,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撰写学习心得。以多元化的方式,拉近了师生与红色文化之间的距离。近三年学校分别组织全校各级学生,以分批次的方式,到播州区花茂村苟坝会议纪念馆、汇川区娄山关战斗遗址纪念馆、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参观学习,其受众广泛参加了活动,接受了红色教育。


 知行合一促成长——

 知行合一砥砺行,德能并进薪火传。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传承至今,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艰苦卓绝、奋发向前的精神力量,同时留下了内容丰富、切实可行的行为文化。据此,学校建立红色文化教育推进机制,利用班会、国旗下讲话等活动,讲述先辈的光荣事迹,切实加强诚信教育、纪律教育,要求学生像革命先辈一样讲诚信、守纪律、讲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切实加强仁爱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引导学生像革命先辈一样,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热爱人民,不追求奢逸享受,远离不健康生活。加强尽责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引导学生像革命先辈一样,为了崇高的理想,坚韧不拔,一往无前。

 深学细悟筑初心,学思践悟结硕果。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深度决定了成就的高度。通过校内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忆苦思甜教育。校外红色基地参观学习等活动,入脑入心地体悟长征精神及遵义会议精神,全校师生对红色文化不断增强其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理论认同,在工作学习中形成了奋发向上氛围,在交往相处中能做到团结友爱,在日常生活中坚持着勤俭节约。红色文化的学习,在我们遵义二中,不止步于口号与理论,而是切实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红色课程润红心——

 为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学校专门制定了《遵义市第二中学红色文化课程开设方案》,利用课题研究成果,将遵义红色故事融入学科课堂,开展红色文化的感知、体验、感悟、传承等课堂活动。学校还主动与遵义会议会议纪念馆、区图书馆、区党史办等单位联系与沟通,积极收录整理区域内红色革命斗争故事、传记、散文、诗词、名言警句、革命歌曲等红色文化资源。在语文、英语、政治、历史等学科组的通力合作下,学校编印了校本读本《红色遵义》,选编了《红色文学作品选辑》,用以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学校还将这些红色教育特色读本,作为学生的必读书目,要求利用班团活动时间,进行专题阅读,使红色文化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文化积累,陶冶学生精神世界,激发学生阅读激情。

 学校将市级课题《红色文化与中学语文整合的研究》的研究成果,在语文课堂中推广使用,老师们将红色故事、红色警句要么运用在课堂起始,激发情感;要么运用课堂中间,用以拓展课程内容的容量;要么运用在课堂收束,用以升华课堂内涵。通过这样的方式探索应用,形成了红色文化与语文课堂整合的基本范式。为此,有的老师撰写论文,有的推荐学生参加红色阅读,课题也被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评为良好等次。


 专项考核作保证——

 为了切实落实校园红色文化建设,学校将红色文化建设纳入考核体系,把红色文化建设作为专项工作纳入学校考核的内容。采取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凡学校验收达到规定要求的班级、教师给予表彰,反之给予批评。通过采取定期检查、评价等措施,推动校园红色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引导和鼓励全校师生积极创建红色校园文化,丰富学校办学特色。通过多种考核形式,促进了红色文化教育不断发展。

 学校始终把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作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牢记“讲好遵义故事”的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宗旨。



      文化修身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以载道,文以化人。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孕育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基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用优秀文化培养人,是“立德树人”的必由之路。教育的根本是培养人,学校就应该通过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深刻刻的人生实践体验,对学生倾注人文关怀、进行人性教育,涵养人文精神,帮助并陪伴学生成长为德智体诸方面健康发展的人。我们学校一直以来都重视并努力实践着“文化修身”,其“文化修身”的逻辑框架由三部分构成:即厚德润心、书香启智、环境怡情。换言之,这也是学校实现立人目标的三大行为策略。具体做法大致是:

 书香启智打造智慧人生——

 在我校,“书香”的内涵除一般意义上的“阅读”之外,还包含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的研究和学生的探究。因此,“书香启智”有三大模块:课堂、课程及诵读。

 “课堂启智”倡导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关注“教师的专业能力”。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我们打造了富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和“三三一”课堂模式。课堂立足学生,以生为本,以调动学生主动性、主体性为基础,让课堂成为“人教育”的主阵地,让教学成为体现生命价值、迸发生活激情的理想舞台。

 “课程启智”是我们对实施三级课程管理的具体落实。除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课程,确保教育质量的有效落实,保证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外,还结合生本实际、校本实际、地方特色,充分发掘利用课程资源,积极开发了具有二中特色的校本课程,构建了学校课程文化。以课程启智,于师,我们强化“校本研修”。为教师构建专业发展的自我反思平台,也为学校课程开发奠定深厚的理论基础。截至目前,学校已开发的传统文化教材与读本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遵义文化十讲》《郑珍诗歌精选导读》等。于生,学校在校本课程实施中倡导项目学习方式。教师结合所教的学科、学生实际情况,组织校本课程教学,每年至少要开展一次项目学习,让学生参与到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中,使项目学习成为教学的一种手段。我校的“红色文化系列”与“地方文化系列”校本课程已初具规模,学生项目作品,有多人次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区市级奖。

 “诵读启智”是学校把文化经典引进校园,在现有物质环境的基础上,以经典名句为内容布置板报与橱窗,设置有经典诵读大型宣传标语展示墙,让学生步入校园就能感受到经典文化的氛围。同时学校把经典诵读内容嵌入课程设置中,设置晨读暮诵时间。由语文老师牵头编写《诗文诵读读本》,内容在课程标准划定的范围内甄选,注重励志诗文的熏陶,注重富有意境的诗文诵读。在让学生在受到传统经典教化的同时,也得审美的体验。


 传统节日见证生活智慧——

 传统节日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尊重自然规律,重视亲情友情,尊敬师长重视教育,提倡睦邻友好,懂得感恩与回馈,强调身心健康,畅想美好生活等,这些都是民族、家国的记忆,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在实践体验中感悟内涵。学校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礼序文化。开学有拜师大典,师生共同参与体现学校尊师重道;中秋节的月饼,寄予的是亲情团圆,传承的是孝亲敬老;端午的粽子,表达对屈原的敬仰,传播的是拳拳爱国之心。……每个节日,学校都组织一定形式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仪式的熏陶,获得文化的滋养。

 在交流互动中升华情感。学校通过扎实活动过程,创新活动形式等方式,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节日的意义所在,灵活地激发每位学生的探索创造精神。开发“我们”系列主题活动。比如,在节前让学生计划一下“你准备怎么过?”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制订简单的节日方案,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用自己喜欢的制作形式和材料,自制贺卡,写上祝福话语,寄给自己最亲近的人;或者,搜集与××节相关的诗词,以班组为单位举行诗词朗诵会;再或,书信传情,让学生通过书信捎去对亲人的祝福;还有通过社团亲手制作应节令的糕点,赠送师生,给人以慰藉。……在每个节日里,学生以心愿卡,朗诵会,辩论赛,心得体会,手工制作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思。


 特色课程培养国学素养——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学校开设特色国学课程,让学生体味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气质修养及文学底蕴。鼓励学生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化心灵,汲取知识,开发心智。近几年,学校鼓励教师根据自身专长申报选修课程,有不少老师就将视角投向了传统文化。先后开设有《校园里的国学》《中华经典故事》《诗词精读》等。学校固定下午第四节为选修课程时间,并要求学生人人皆选。这样的举措,应用面广,惠及了全校,为学生成长拓展了学习空间。


 社团活动展示斑澜生活——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满足学生成长需要,落实核心素养,学校大力促进社团的发展,在原有的社团基础上,增开了国粹京剧、墨香书画、社交礼仪、剪纸刺绣、腰鼓锣鼓、茶艺品茗等特色社团。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使学生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比如,其中的“红楼梦研究会”,社团以《红楼梦》为圆心,将其中的诗词、服饰、美食、成语、灯谜等传统文化作内容,同学聚集到一处,一起交谈,一起做活动,再请老师串讲总结。活动多姿多彩,丰富了学识的同时,提高了审美情趣。


 遵义故事强化乡愁情怀——

 乡愁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域聚集集体的记忆,凝聚着人们对故乡人情、风俗、建筑、山水、老物件等的集体追思,饱含着丰富的地方历史人文信息。留住了乡愁,就留住了集体记忆,进而就能滋养出深厚的家国情怀。遵义的地方文化极具特色,学校组织力量挖掘地方文化价值,经过二次开发形成了全新面貌的地方课程,并出版了《遵义文化十讲》《郑珍诗歌精选导读》等地方文化读本,既充满乡土气息,又体现地方情怀。通过设置课程进入课堂教学,在强化乡情教育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家乡文化,认同家乡文化,体验家乡文化。既能丰富知识,也可增强自豪感,同时为学生在心灵种下了一颗“爱家乡”的种子。


      体艺赋能

 学校育人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为宗旨,通过“体育”锤炼坚毅品格,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让学生在体育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通过“美育”浸润人文修养,将人文精神、艺术精神相融合,探索艺术学科的创新教育。通过“劳育”培养综合素养,协调社会与家长资源优势,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生活生存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学校结合本校校情学情,利用现有资源,将体育课程模块化,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尝试,有多名学生在多个运动项目上崭露头角。其具体操作与收获是:

 

 健全体魄强生命基础——

 为文明其精神,强健其体魄,学校历来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一方面继续深化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体育选修模块式教学”,更好地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进一步提升校园篮球、校园足球运动水平,强化课外体育活动管理,让学校办学特色更受师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除常规管理之外,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体育比赛,在各类实战演练中增强学生体质,提升运动技巧,感悟运动精神。 

 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和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体育取得了可喜成绩。

 

 篮球项目: 

 建议:列述从2016年获批示范高中起,获得的各种集体或个人奖项。如特色学校、示范学校、项目学校、什么赛事第几名

 

 足球项目:

 二中学子通过拼搏奋进,稳健踏入社会,登上了更广的舞台。

 另外,学校还特别重视群众体育的开展,为强键学生体魄,积极营造环境,积极投入,每年均开展“我运动,我快乐”的系列体育活动。


 才艺修身展个性素养——

 常规的学科教育奠定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而以兴趣指引的艺术教育则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学校艺术教育拓展活动,以校团委为中心,成立了“汉服社”“科学影像社”“管乐团”“合唱队”等多学科多类型的艺术社团。以社团为平台,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对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激发个人潜力,培养个性化人格,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格心智的完善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校在“五育并举”育人理念的引导下,充分利用社团辐射作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一二·九”文艺汇演、毕业晚会、文艺嘉年华、合唱器乐演练、绘画和书法等多项艺术活动。特别是学校管乐团的创建与演练,发展至今几乎成为学校的一道风景。

 管乐团创建于2016年,每届团员在70人左右,主要涉及铜管乐器、木管乐器、打击乐器三大类,共由十个声部(长笛、单簧管、萨克斯、小号、圆号、中音号、长号、大号、大管、打击乐器)组成。我校管乐团在“旋律悠悠道美育、交响声声抒华章”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交响乐展演、全省学生乐团展演暨普通高中交响乐市级选拔赛等活动中受到好评,近三年分别获得遵义市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交响乐展演二等奖、三等奖、;遵义市第六届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交响乐展演二等奖。

 经过长期的共同奋斗,学校还艺术教育方面为国家培养了众多艺术人才.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二中学子在享受艺术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将兴趣爱好转化为特长技能,在青春校园的一次次唱跳演练中,享受更加斑斓的世界,也为其在未来艺术和社会舞台上展示才情奠定良好的基础。

 

劳动实践美生活品质——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它倡导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提升生活品质,实现人生梦想;注重让学生学会分工合作,体会社会主义社会平等、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引导学生以动手实践为主要方式,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学会建设世界,塑造自己,最终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的。为此,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及资源,做了以下的规划与安排:

 坚持自己事自己做。学校始终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注重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基本劳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领悟劳动的意义价值,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从早晨起床的洒扫庭除开始,整理内务,清理书桌,卫生保洁,无一不是学生自己负责。

 开展劳动达人打卡。学校将教育延伸到到校园外,利用一年两个假期,开展高中生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统一制作“劳动挑战卡”,让学生逐一劳动任务完成单,并以图文样式或记录身体力行创造生活的瞬间、或记叙亲历的劳动“小故事”,并一至二百抒发劳动感悟。让学生明白,劳动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增德,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教育目的。

 引领垃圾分类时尚。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垃圾分类行动。在粘贴分类标识的基础上对垃圾桶进行美化,使垃圾桶也成为校园的一道靓丽风景。结合疫情防控,以“四项举措”为抓手,为校园注入新活力,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一是设置垃圾桶,实现资源和垃圾分流。三是成立志愿队,助推文明和卫生创建。四是小手拉大手,发挥带动和示范效应。让学生将垃圾分类知识带给家庭和社会,写作环保倡议书,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促进整个遵义”的目标。

 拓展空间促进美读。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学校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营构学习学习场所的文化氛围。校园里随处可见名人名言。名人名言既是语言的精髓,更是生活经验的高度提炼,对学生有强烈的启发性和教育意义。校园里,教室有、廊道有、食堂有、寝室有,让学生随时感受到名人名言的激励。校园随处可见课外阅读书刊。学生随时随地有书可读,图书馆阅览室每天都排有阅读课,规定时间让学生阅读;班级里建有图书角,学生课余时间有书读。校园建设有优美的阅读空间环境。在博识楼、博雅楼、博文楼围就的空间里,学校精心营造了一个具有江南园林风格的园林。环境清幽,亭台水榭,鸟语花香,是一个极宜读书学习的优美场所。学习软硬件的完备,给学生拓展阅读带来了便利。学生通过阅读不仅增长见识,更提升了审美情趣。

 参加科创展示才情。学校一直致力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创造条件,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鼓励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全国中学生劳动技能设计大赛”等。

       

      展望未来

 未来的学校将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使学校既有特色更加鲜明,真正起到引领区域教育发展的作用。据此,学校针对自身实际做了发展定位,拟定了未来发展的目标,即在不久的将来,要把我们的学校建设成为“黔北一流、贵州前列,西南有名”的示范性高中。

 我们明白,处在改革深化的新时代,遵义市第二中学要更健康地发展,必须审时度势,自觉走在时代前列。学校将坚定“培养又红又专的接班人”的育人方向,全面提高育人质量。为此,我们二中人同心同德,上下齐心,自觉融入改革洪流,主动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奋斗。





遵义市第二中学

地址: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南关镇南山村

电话:0851-23172828

邮箱:3430770074@qq.com

遵义市第二中学2024年秋季招聘公费师范生公告
  • 遵义市第二中学2024年秋季招聘公费师范生公告
  • 一、学校简介遵义市第二中学创建于1913年,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1.1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1.69万平方米,教学设施配套先进,环境优美。学校现有学生3200余名,教学班级71个。现有教职工27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5人,副高级以上教师67人。自2006年以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稳步提升,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贵州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贵州省高考综合改革样本校”“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创新示范实验学校(西南大学)”“贵州财经大学优质生源基地”“遵义市中小学英语教学领军人才基地校”等荣誉称号,是遵义市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试点学校之一。二、招聘详情(一)招聘对象1.2025年毕业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公费教育师范生。2.2024年毕业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公费教育师范生(限贵州省户籍),需取得学士学位,且未就业人员。(二)报名条件符合《遵义市教育事业单位2024年秋季面向全国公开招聘教师(人才引进)简章》相关要求。(三)招聘学科招聘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四)报名时间即日起可来电咨询,或扫描文档中的二维码进群了解,并将个人简历发送至邮箱1525184842@qq.com。邮件请以“毕业院校及专业+姓名”的格式命名。(五)联系电话学校办公室:28822213韩老师:13595254001赵老师:18798021440龚老师:18798695910
"